黃齊元/去中心化成為全球新趨勢
面對世界變局,台灣需有新的設計。政府的計畫是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高端製造」中心,但沒有考慮到基礎建設是否足以支撐這個願景。台灣現在的成功,一部分是根植於以往錯誤資源配置,過於廉價的電、水、人力,讓我們沒有善用資源的概念。「台灣製造」是否可以取代「中國製造」?即使政府強調「高端」,也有很多疑慮。我們不要陷在「Made in Taiwan」的迷思中,而應走向「Powered by Taiwan」(台灣驅動、台灣創新)。
以太幣(以太坊)價格大預測:以太幣未來趨勢 2022-2025
2022-07-27
795
以太幣價格走勢圖、以太幣當下的市場現狀
以太幣的市場走勢怎麼看?
以太幣價格歷史走勢圖
影響以太幣價格的因素
以太幣的投資潛力
以太幣未來五年走勢預測
在哪裏可以投資以太幣
CM Trade平台24小時全年無休,只要判斷好買賣時機,一天內可能得到好幾筆收益。當然,所有投資交易都是一種投機方式,除了心臟要夠大顆以外,其實對於眼光精準的投資客來說,在像CM Trade這樣的平台操作是十分方便的。
以上信息為特約分析師提供,僅供參考。 CM Trade 併不保證信息內容之准確性、實時性和完整性, 所以您不應過於依賴提供之信息。CM Trade併非提供財務建議的公司,亦只提供執行指令性質之服務。 我們建議讀者自行尋求相關投資建議。請參閱我們完整的免責宣告。
Google 布局 Web 3:一場「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博弈鬥爭
「大玩家」在區塊鏈領域總是備受爭議。2018 年,大量的以太坊、比特幣還有其他區塊鏈的節點部署在 AWS 上,而因為 AWS 的當機,搭建在其上的 Coinbase 和 Binance.US 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業務也被迫中斷。這對於 Web3 從業人來說是個殘酷的現實,很明顯,「去中心化金融」的「去中心化」部分在某些情況下還有一些路要走,而 AWS(or 亞馬遜)無論是在 web2 還是 web3 時代,都呈現出了主導地位。
同樣, Google 的入局,也激起了人們的警惕。 「去中心化是 Web3 經濟的關鍵原則,而中心化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可能會破壞它。」Lory Kehoe 說。
例如,2013 年 6 月 8 日,Feathercoin (FTC) 遭受了「51%」的攻擊。這意味著單個實體如果能夠控制 FTC 網絡總處理能力的一半以上,就可以使他們能夠撤銷已確認的交易,甚至阻止新交易的進行。在 FTC 遭受攻擊的同時,該網站也遭受了 DDoS 攻擊。這使得用戶難以從中提取資金。從那以後,FTC 就陷入了默默無聞的境地。它的價格暴跌,不再在任何主流交易所上市,遭受了滅頂的打擊。
以太坊節點服務商 Infura 已被區塊鏈技術公司 ConsenSys 收購了所有權益,ConsenSys 創始人為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Joseph Lubin。
很多人將這種歷史上的「集中化」歸因於對雲端服務商的過度依賴。為了避免集中化,新的基礎設施提供商正在獲得關注,比如 Infura,它運行的節點分散在各地甚至是用戶家中。然而,Infura 自身不斷壯大,成為了以太坊最大的節點服務供應商,佔據了過半的市場份額。而不斷發生的 Infura 當機事件,再一次向人們證明了,以「去中心化」為名的區塊鏈,要想大規模推廣,一樣還是要靠中心化的基礎設施。
知名加密通訊應用 Signal 創始人 Moxie Marlinspike 指出了這個悖論,他在部落格中寫道,「即使是很多極客也不想運行自己的伺服器。即使一家大的軟體企業,也不想運行自己的伺服器。這就是為什麼那些雲端運算廠商會取得成功。在 Web3 時代是同樣的。」
「關於加密貨幣世界,我一直覺得奇怪的一件事是人們缺乏對客戶端/伺服器接口的關注。區塊鏈被設計成一個點對點網絡,但並不是為了讓你的行動設備或瀏覽器真正有可能成為這些節點之一。」他說,「想像一下,每次使用 Chrome 瀏覽器上網的時候,你的請求首先發送到 Google 的伺服器裡,然後再路由到目的地(區塊鏈網絡)並返回到 Google。這就是今天以太坊的情況。」
Lory Kehoe 也這樣認為,實際上, 用戶可能並不太關心他們使用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完全去中心化。「如果 Google 開發出更容易使用的服務,填補市場空白,那麼即使該服務沒有達到去中心化的程度,人們也會去那裡。」他說,「這就是 Google 的力量。」
就好像 Web2.0 在 Web1.0 的基礎上,開拓了新的數位化場景一樣,Web3.0 會繼續在前面兩者的基礎上,拓寬數位世界的邊界。三者之間並不是互相取代的關係。
一位 Web3 創業者表示,「Web3 是一個自由的世界,誰都有權利參與。因此,我不覺得 Google 有什麼優勢。Facebook 在數位貨幣 Libra(後更名 Diem)項目上的失敗,就是一個例子。」
「中心化、去中心化之爭會一直存在,這是一個文化和制度的鬥爭,並不局限於技術領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鬥爭。」 他說。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極客公園)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和價值界線日趨模糊
Babel Research 研究也發現,自 2020 年 5 月以來,比特幣走勢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波動在 120 天和 240 天的相關性高居不下,而比特幣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 30 天相關性在 2022 年 5 月 6 日達到近 0.8,為 2017 年 7 月以來的最高水平。Babel Research 採用恆定均值模型(Constantmean Model),估計窗口(Estimation Window)設置為 250 天、事件研究法(Event Window)三種研究方法。長期以來,許多投資者一直將比特幣視為價格快速上漲或美元貶值潛在對沖工具的看法,由於股市和比特幣逐漸亦步亦趨,開始產生改變。
Fed 升息對加密貨幣影響,被兩極化看待
其二,從加密貨幣對各國央行升息反映來定義它的屬性。今年 6 月之前最熱門的辯論之一,就是央行即將升息,一般而言,因為債券的殖利率更好,市場都會拋售殖利率差的股票,那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動向如何?
矛盾的是,2020 年澳洲央行和 Fed 等宣布降息,以穩定國內和全球市場時,比特幣、黃金、S & P 500 指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同步上漲現象,但 2022 年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之後,比特幣也上漲了 2.4%。
2021 年 4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是未來趨勢? 月加拿大領先全球掛牌 3 檔以太幣 ETF,分別是 Ether ETF、CI Galaxy Ethereum ETF 及 Evolve Ether ETF,規模達 11 億美元。今年 5 月 11 日,澳洲的比特幣╱以太幣 ETF 也掛牌上線。
林于正精通選擇權的投資策略,能組出各種價差交易投資組合部位,他嘗試著把選擇權、台指期貨、股市的交易經驗策略用在加密貨幣上,「我十幾年來很有把握的方式,在加密貨幣上都無法發揮,我發現,傳統的技術分析根本不適用在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問世以來,已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讓它和「中心化」的金融市場連結越來越深,價格行為雖然不能和股價技術分析吻合,卻充分反映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有趣的是,現有金融體制當權者對它的批評,以及支持者對它的支付使用與投資,恰好如加密貨幣強調的去中心化,讓金融和價值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